独家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
豆芽小屋 DouyaHouse.Net 2025-02-04 00:06:48 [打印[我要评论] [我要纠错] [返回上页] [关闭本页]





独家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(点击下载音频)

攀登高峰而不是顶峰:独家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

吾家吾国20250203岑可法

视频来源:央视网 (视频下载) 央视新闻(直播回放) 

音频来源:(mp3下载) 

图文来源:专访岑可法:攀登高峰而不是顶峰 

相关专题:吾家吾国

关键词:王宁,吾家吾国,挖掘式纪实采访,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,宝藏老人

 

吾家吾国(大家封面)

 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岑可法院士,现已步入鲐背之年,90岁高龄的他,在能源领域耕耘了一辈子,打交道最多的两样东西,是每天不离手的书和研究了多年的煤。岑可法院士为我国能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,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,培养了大量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核心人才。他在煤炭的乌黑中探索,却绘制出了最为蔚蓝的天际线。

 

吾家吾国(总封面logo)

 

如何让水煤浆像油一样燃烧?化石燃料怎么高效清洁地利用?稻壳、秸秆也能制成燃气用来发电?这些像魔术一样的问题,看似科幻的愿景,给充满能源危机的世界带来新的希望。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里,能源环境工程专家岑可法带领团队将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成可能。跟随这位科学家回望他攀登过的一座座高峰,我们将认识一个完全陌生的能源世界。

 

吾家吾国

 

与煤同行

岑可法的父亲是留法博士,毕业后本可留在法国却毅然回国效力。这份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岑可法,他始终记得父亲说:“国外再好,也是人家的;中国再穷,也是自己的祖国”。长大后公派莫斯科留学,同学都选择尖端技术,只有岑可法选择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民用工业“用煤的燃烧发电技术”。他说,把电厂做大,发出更多电力,是他要攻克的目标。

四年之后,岑可法获得副博士学位。学成归国的他却选择重新回到原点,从助手做起。“我说我不想独立,我想当助手”,而这一做就是二十一年。十六年升为副教授,又五年才成为教授,这样的成长速度是很慢的。但他却说能源是个很广泛的学科,慢一点没关系,因为学得扎实。

 

吾家吾国

 

水煤代油

20世纪70年代,国内很多电厂都换成了燃油发电。随着全球石油供应紧张,这种模式难以为继。岑可法大胆提出以水煤浆代替燃油,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。攻克水煤浆的第一步是做煤油,但不解决煤油燃烧易爆的安全问题就无法在工厂里进行实验,岑可法带领团队紧急攻关三个月,终于获得比单独烧油更安全的煤油燃烧方式。消除了安全上的疑虑,工厂实验才得以继续。

油煤浆技术攻关成功,以水代油成为岑可法的重点攻关目标。那时美国已经研制出水煤浆并开价千万,岑可法暗下决心,一定做出中国自己的水煤浆。他带领学生不舍昼夜地实验,终于在1982年成功混合出水煤浆。研究走到这里,只剩下关键一步——去美国实验室验证结果。然而在实验室里,水煤浆却一连十天都没燃烧起来。

 

吾家吾国

 

爝火燃回

水煤浆技术的成功每年约为国家节约燃油250万吨,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如今,90岁的岑可法依然亲自参与科研项目,期望做出对国家有用的成果。近年,岑可法带领团队将研究视野聚焦雾霾。构成PM2.5的重要部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,团队中的高翔教授领衔的“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”项目,实现了煤炭燃烧发电时产生的污染物超低排放。

岑可法带领学生们陆续攻克了与煤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难关,填补了国家多项技术空白。这种冒险的精神让人忘记他的年龄。尽管90岁高龄,对他来说,工作是一种享受,有了成果,是更大的享受。他说,我们要登高峰而非顶峰。

 

吾家吾国(大家寄语)

 

作为一档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,《吾家吾国》将镜头聚焦于一群“时代的宝藏老人”。这些比共和国还要年长的80后、90后、00后,将美好的青春和滚烫的人生都献给了为国为民的壮丽事业,节目以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,带来醍醐灌顶的“人生之讲”,开启直击心灵的“青春之问”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。央视新闻频道记者王宁代表无数后辈的求索视角,走进这些前辈的内心世界,当他们娓娓道来峥嵘记忆和热血历程,并向当下的年轻人分享他们沉淀一生的经验和智慧,表达他们依然燃烧的理想和抱负,精神之“钙”也就在“吾家吾国”的共同情怀里,完成了一次珍贵的接力式补给。

 

吾家吾国(总封底logo)

 

吾家吾国(2025春节档)